Sony DSC-RX100M7 配件選購心得
購買理由
由於健身三大項卡了好長時間沒進步,osmo action上市的時候買了一個拍動作用,當初選擇osmo action是因為超廣角鏡頭(iPhone11還未上市),但是由於健身房光線較暗,大疆拍出來噪點太嚴重,甚至不如我的iPhoneX效果好,因此萌生了換相機的想法。
由於需求是錄製影,並且要求體積盡可能的小(畢竟健身裝備已經很沉了
),後來鎖定Sony RX100 M7和佳能G7X,由於佳能相機對焦太慢,直接pass,於是決定入手M7。
配件選擇
本著購物使我快樂的原則,購入相機後第一時間開始調研相機配件 ,現將自己買的配件和各位網友分享。
目錄如下
電池
相機手柄/L板
三腳架
相機收納
濾鏡
其他配件
工作流
1. 電池
osmo action我是沒有購買備用電池的,但索尼電池實在充電太慢,就買了一個一電一充套裝,個人認為這種小電池用起來都差不多,挑選時著重挑了一個充電盒支持type- c接口的,完美解決了相機micro-usb接口還要額外帶條線的問題。
2. 相機手柄/L板
相機裝好塊裝板後,會影響電池倉打開,為了避免頻繁拆裝塊裝板,所以想入手一個L板,順便解決持握手感差的問題。
由於需要解決安裝塊裝板電池倉打開問題,所以貼紙類型的手柄就不考慮了,剩下的產品大概分兩類,一類是L板,一類是兔籠。兔籠相較L板,有了更多的擴展接口,但由於其會遮擋變焦桿(最近的smallRig兔籠貌似解決了這個問題),在加之自己不需要那麼多擴展口,就選擇了SmallRig的L板。
帶木質手柄,解決握持問題,頂部和底部各有一個冷靴擴展口。
安裝快裝板後不影響電池倉打開,這裡使用的是晟崴PM-38快裝板,可以吸附一枚硬幣當作工具,另外四個角可以安裝掛繩。
側邊1/4螺絲擴展,不影響掛繩孔。
SmallRig L板配合魔術手安裝osmo action
剛買到L板時,覺得擴展接口都在右邊,和握把衝突,感覺不如在左邊好使,直到我買了另一個L板將擴展改到左邊以後才發現,too young too simple,擴展在右手可以更好的讓重心落在手上,左邊的話,太累了
3. 三腳架
作為自拍用相機,三腳架乃必備物品,同樣本著便攜優先的原則,經過一番對比,先後入手了馬小路MT-02、MT-05、馬小路延長桿以及一個八抓魚。八抓魚直接閒置了,重量不輕,體積不小,還不穩定。
關於MT-02和MT-05的選擇,個人建議,桌面三腳架畢竟是桌面三腳架,只要有戶外使用需求,果斷上05。02底盤太小,搭配延長桿會不穩定。 05搭配延長桿使用場景更多。
馬小路MT-02:
馬小路MT-02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輕,配合兩個延長桿重量也才500多克。就是尺寸有點小,兩節延長桿後容易摔倒,不適合室外使用。
馬小路MT-02配合延長桿錄製視頻
由於MT02搭配延長桿後有些不穩,後來升級了馬小路MT-05,兩節長度可調節,室外使用更加友好。
由於05自身高度高於02(配合一節延長桿,05一檔開腳即可在室內撐穩黑卡,而02需要三檔開腳,幾乎貼近地面),所以只需05配合一節自拍杆就夠用了,套件重量907g。
為了進一步減重,更換了晟崴PMB-18倒裝雲台,減少了150克重量。
MT05原裝雲台對比晟崴PMB-18,可以看出體積小了一大圈。
Bonus:倒裝雲台配合登山扣背包掛載。
MT05使用場景,兩節伸縮輕鬆應對台階等不平整地面。
MT-05+馬小路自家延長桿,配合無線快門搖身一變自拍杆。
搭配一個管夾
快門線用固定帶綁在延長桿上,這樣掉相機後也不用擔心快門線丟失。
搖身一變自拍杆
裝上MT05就是三腳架,可無線遙控自拍,拆下來是自拍杆
。
4. 相機收納
平時相機裝口袋裡,另外買了個硬質的收納包出行使用,這裡我選擇了PGYTech的大號收納包,做工一流,就是尺寸再大些就好了,不過畢竟是給osmo pocket設計的,情有可原。
之前還買過兩個其他類型的收納包:
1. 真皮收納包,尺寸正好貼合相機,安裝L板後無法裝入,所以退掉了。
2. 絨布袋,無法提供很好的保護,重量也不輕。
所以我直接使用戶外收納袋解決絨布袋使用場景,幾乎不會增加額外重量,另外還有掛鉤可以掛載至背包。最近還入手了一個osprey的洗漱包 ,看是否能當收納袋使用,重量輕,並且有海綿保護,等到貨再寫。
PHYTECH大號收納包,平時主要用於托運或長途出行等場景防撞,到達目的地後配件我會全部裝在上圖的戶外收納袋中,減少背負重量。
5. 濾鏡
黑卡不支持濾鏡安裝的問題可以搭配一個轉接環解決。目前市售轉接環都是通過3M膠和相機連接,濾鏡端連接方式大概分3類:
1. 磁吸轉接環:只能搭配指定的一些濾鏡,選擇太少,而且濾鏡價格偏貴,直接pass。
2. 42mm螺紋轉接環:優點是不會擋閃光燈 ,缺點一是由於轉接環尺寸比鏡頭最外圈尺寸小,鏡頭收縮後無法對齊,比較難看。二是廣角端要考驗濾鏡厚度,否則可能會有遮擋出現。
3. 52mm螺紋轉接環:優點是鏡頭收縮後可以對齊,不需要考慮濾鏡厚度,缺點是遮擋閃光燈。
由於平日閃光燈使用頻率較低,同時為了美觀,最終選擇了52mm轉接環,鏡頭收縮後完全對齊。
鏡頭伸出後會遮擋閃光燈,圖中添加了一個買濾鏡送的遮光罩,然而感覺並沒有什麼用。
閃光燈被遮擋效果圖
濾鏡只買了CPL偏光以及ND1000,因為平時也用不到,買濾鏡只是為了好奇,所以沒買太貴的。
搭配一個金屬收納蓋使用,可以將兩個濾鏡擰一塊,方便攜帶。
6. 其他配件
還買了一堆其他配件,相機背包掛、腰掛等等,最後發現都不如裝口袋裡方便,因此就不展示了,用的最多的就剩一個魔術手,搭配L板連接補光燈用。
7. 工作流
目前我的工作流分兩類,在此簡單描述下,抽空專門寫篇文章詳述:
1.圖片工作流:圖片基本全部使用iPad Pro處理,使用讀卡器直接將照片導入iPad。簡單的圖片調色使用pixelmator photo,複雜的合成(比如HDR等)使用Affinity。
2. 影片工作流:本著節省空間的目的,所有歸檔保存的視頻均使用H.265格式,空間變小可以節省iCloud存儲空間,另外也可以加速視頻在線播放加載速度。
短小的隨手拍視頻直接導入ipad,隨後使用iPad上的一款轉碼軟件轉換為265格式。這裡要誇讚下iPad Pro 11,轉265的速度相當快,大致和我17款MacBook Pro差不多。
對於比較重要或者時間比較長的視頻,要求視頻質量更好,這部分視頻導入服務器處理,使用一個手寫的workflow批量壓縮視頻至H265。使用更多的CPU算力,使得在視頻質量無肉眼可見損耗的情況下體積相較iPad壓縮更小。
發表第一條評論